沈阳化工大学死人(大连五七空难112人遇难)
2021年12月1日,据澳大利亚七号台新闻报道,英国航空工程师理查德·戈弗雷在11月30日发布了一份报告,声称发现了马来西亚航空370客机 ,目前位于海平面4000米以下。
自从马航MH370客机于2014年3月8日失联后,失联人员的家属以及广大同胞们就一直在关注,时隔7年终于有了消息,希望这一次能够找到失联的客机,给所有关心的人们一个答复。
除了马航MH370事件,在中国也曾有过一些惨烈的空难事件。
中国民航史上,曾有一架“最倒霉”的客机,注册号为“B-2138”,是美国麦道公司生产的DC-9系列机,于1991年7月21日交付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使用。
为什么被称为“最倒霉”的客机呢?这还得从它短短11年的服役期说起。
1993年11月12日,B-2138执行从长春至福州航线的飞行任务时被两名劫机犯劫持,降落在台湾桃园机场。
仅仅过了26天后,12月8日,这架客机在执行沈阳-青岛-福州航线的飞行任务时,再次被劫持,又一次降落在了台湾桃园机场。
同一架飞机被劫持两次已经很不可思议,可伴随着B-2138的“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
2002年5月7日,B-2138执行从北京飞往大连的航线任务时,在大连机场附近的海域坠毁,机上的112人全部遇难。
当无数民众为遇难者哀悼之时,一个又一个的疑点都显示着这场空难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五一”黄金周的最后一天2002年5月7日晚20时20分,103名乘客结束了愉快的五一假期,登上了北方航空的B-2138号飞机,准备从北京前往大连。
20时37分飞机起飞,一路攀升至平流层,一些在上升时因为失重感而有些紧张的乘客这才松了一口气。
几个孩子开始叽叽喳喳,乘务员轻声细语地提醒着调皮的孩子们不要在走道里快跑,有乘客举起手来想要一杯咖啡,舱内一片和谐安宁。
机长王永祥拥有11000多小时的飞行经验,副机长陈锡明总飞行时间为3300小时,尽管两人经验丰富,但在飞行过程中依旧全神贯注,不敢有半分懈怠。
然而这架本该在当晚21时40分左右抵达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的客机,却没能如约而至。
21时32分,当客机到达大连傅家庄上空时,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接到了客机的联络,机组成员的声音断断续续,用有些紧张的语气向机场报告:“机舱失火了!”
当机场想进一步确认客机的情况时,B-2138已经无法联系上了。
高空上的客机内浓烟滚滚,乘务员尽量安抚着慌张的乘客,机长和副机长紧张地操作着飞机在空中盘旋,大脑飞速运转,试图找到一条生路。
与此同时,一位正在海上作业的36岁渔民张建成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一架尾部冒着黑烟的客机在空中盘旋了几分钟后,突然向一侧倾斜90°,坠入了海里,激起大片白色浪花。
目睹这一切的渔民急忙通过12395电话向大连海上搜救中心报告:“傅家庄上空有一架客机坠海了!”
海上搜救中心立刻向旅顺海军基地、武警大连边防支队和港务局船队发出紧急救援通知。
大连市政府也接到了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报告,并责成海监局、水产局、港务局、武警边防支队等部门组织搜救船只,赶赴事故地点展开救援。
不眠的大连港码头2002年5月7日晚的大连港码头停满了警车,护卫舰、救生船、猎潜艇和登陆艇从三个方向赶来,一束又一束的探照灯照向了深不见底的大海。
22时10分,“连港21”号拖轮首先赶到现场,报告了飞机失事的准确位置,并通知海上交管中心实施交通管制。
搜救船只的探照灯暂时照亮了前方的海域,只见海面上飘满了飞机的座椅、碎片,还有乘客破烂的衣服、行李箱,甚至还有部分破碎的肢体……
如此惨烈的画面令在场的所有搜救人员都心碎了,但现在还不是难过的时候,要赶快搜寻幸存的人员!
夜色茫茫,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异味,飞机残骸中泄漏的航空煤油在海面上铺开来,随时威胁着救援舰艇和战士们的安全。
可参与搜救的所有人都不顾个人安危,于险境中争分夺秒,在茫茫大海中寻找着幸存者。
香炉礁边防派出所的战士们首先发现了一名在海上浮沉的乘客,士官王辉急忙喊停:“停下!这里有人!”
他上手托举住海里那人的胳膊,冰冷的触感让他心里一惊,一用力,那人就从海里被拖了起来——却是只剩上半身的遗体。
毫无思想准备的王辉胃里一阵翻涌,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悲伤,他压下不适,继续和其他战友协力把遗体打捞上来。
有些新入伍的小战士们面对如此骇人的景象有些犹豫,队长鼓励着新兵们,继续参加援救。
在救援行动刚开始时,所有人都对这次行动充满着信心,相信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一定能够救下很大一部分的幸存人员。
可随着一具又一具的遗体被打捞起来,大家的心逐渐沉入了谷底。
原本还有些喧闹的海面渐渐变得沉默,所有人都不再说话,船只来来回回的在海面上穿梭,努力搜寻着幸存者。
5月8日凌晨4时,18具遇难者遗体被找到。
战士章如波在打捞一具遗体时,由于海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航空煤油十分滑腻,他就用双臂将遗体抱起。
战士刘则信带病连续工作了10多个小时,大家纷纷劝他去休息,可他仍旧坚守在舢板上,直到胃病复发,被战友们送进医院。
5月9日中午,6张照片和12张底片被捞起,依稀能看出其中有5张照片是一对母子在敦煌游玩时的合照,另外一张是一位女士在北京游览颐和园时的留影。
照片的主人却再也没办法欣赏它们了。
看着照片上灿烂的笑脸,有些心软的战士已经忍不住背过身去偷偷抹起了眼泪,一位战士小心地把照片晾晒起来,准备带回去交还给遇难者的家属。
从空难发生后,1000多名海军官兵昼夜奋战在打捞现场,困了打个盹,饿了就啃点干粮,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始终坚持着高强度的工作。
而在打捞过程中全程没有使用钩子之类尖锐的工具,尽量不去破坏遗体。
据统计,军地共出动船只128艘,累计出船1331艘次、6955小时;军民参加搜救打捞人员共计17838人次;抽调潜水作业人员64人,累计潜水作业672人次,作业时间697小时,在26.7平方公里的飞机失事海域反复搜寻。
最终确认B-2138号客机上的103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共计112人全部遇难。
在悲痛之余,一个疑问也随之而来:这场空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两个“黑匣子”搜救行动中,战士们一边搜寻遇难者,一边还打捞着飞机的残骸,寻找“黑匣子”。
“黑匣子”是“飞机舱内话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的俗称,它对于空难事故原因调查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于是在空难的当晚,搜寻“黑匣子”的行动和搜救行动一起展开。
60多名潜水员昼夜不停地在海底摸索,当时的海面风浪很大,温度很低,可负责打捞的潜水员们依旧坚持一次次地下海寻找。
终于在14日15时05分,打捞起了第一个“黑匣子”,第二个“黑匣子”于18日14时52分成功被打捞上岸,至此失事客机的两个“黑匣子”已经全部找到。
寻找灾难的源头除了“黑匣子”记录的信息,从飞机残骸以及遗体上残留的一些线索也表明,这起事故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事故的起因是舱内起火,可问题是:这火是怎么烧起来的?起火的位置又在哪?飞机本身以及机组成员有没有存在操作不当的问题?
通过对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的调查,证实事故发生时机场的导航、雷达设备完全正常。
B-2138号客机在2002年3月27日到4月2日间,刚接受了一次例行5A维修,并拥有完美的、符合规定的维修记录,飞机本身是没问题的。
至于机长王永祥和副机长陈锡明之前也提到过,两人拥有丰富的飞行经验,且经过调查,他们的驾驶执照和体检执照都有效,起飞前也通过了例行体检。
通过对“黑匣子”的分析,表明机组在飞机失火后的紧急处置程序也没有问题。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失火”上来。
如果是飞机自身起火的话,自身火源有4种:
一是电路起火。从客机报告舱内失火到坠毁只有8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是电路起火的话不会这么迅速燃烧,结合对飞机残骸的分析,排除了这种可能。二是油路起火。该客机的油路在地板下方,可从飞机残骸上来看,飞机的地板是没有损伤的,这种可能被排除。三是发动机起火。但发动机是在机身外的,从飞机残骸以及当时的报告都证实,火是在舱内燃烧的,这种可能也被排除。四是烤箱起火。烤箱是用来为乘客准备食物的,但检查过打捞上来的烤箱后,并没有发现着火的痕迹,最后一种可能也被排除。既然飞机自身的4种火源都被排除,那么只剩下外来火源。
但这外来火源又是哪一种?就在刑侦人员一筹莫展之际,法医组取得了重大突破。
层层迷雾大连中山公安分局的法医组在第一具遗体被打捞上岸后就开始了尸检工作。
通过对遇难者的尸检,法医组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遗体上有II度烧伤或更严重的烧伤,并且在做心血化验时,发现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的含量多为20%以上。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顾名思义是一氧化碳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物,而一氧化碳是各种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由此可见,机上人员在飞机坠落大海前,就已经出现了一氧化碳中毒的迹象。
法医们通过一次次检验,再结合DNA鉴定,发现3名驾驶员心血中的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的含量已经超过了41%,但遗体没有明显的烧伤情况,证明飞机起火点不在前方的驾驶室内。
这一次,法医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有着严重烧伤的遗体上,再次复检,没想到有了一个重大突破。
在许多严重烧伤的遗体中,有一个人的遗体引起了刑侦人员的注意。
通过DNA鉴定,查明此人名叫张丕林,座位在机舱的后方,除了他的右臀部、右大腿后侧和下腹这些部位以外,体表的其余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烧伤。
如此大面积的烧伤表明张丕林在事发时离火源很近,而最令人奇怪的是,他的遗体保持了坐姿不变。
被火灼烧的疼痛感会让人忍不住挣扎,可张丕林却忍受着这样的折磨保持不动,是因为他当时发生了什么意外?还是他其实另有所图?
法医组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在张丕林的脚背右侧有点状的灼烧损伤,这是由助燃剂爆炸飞溅造成的!
通过理化检验,发现张丕林的遗体上有汽油以及汽油燃烧后的成分,而汽油的成分是普通汽油,和飞机用的航空燃油完全不同!
至此,刑侦人员们有了一个猜想:张丕林用某种方法把汽油带上了飞机,之后在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在自己的座位上纵火,导致了空难发生。
但有一点还不明确,张丕林的动机是什么?
张丕林
7份保险刑侦人员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怪异现象:在这次空难罹难的103名乘客中,有44名乘客购买了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下简称航意险),而有一个人,却购买了足足7份。
而这个人,正是张丕林!
按照规定,乘客购买一份20元的航意险,赔付金额为20万元,而每位乘客最多可以购买10份航意险。
据一位从事人寿保险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称,当时在中国,购买航意险的乘客通常只占三成,一般来说乘客都只会购买一份,一次性购买7份的情况闻所未闻。
按照张丕林购买的保险来看,赔偿金额高达140万!
当时调查组拿到这份资料时,对张丕林的行为还十分困惑,难道此人提前预知了这次空难?还是单纯买着玩?
直到法医组的消息传来,两边发现的线索一结合,基本可以推断出:张丕林策划了这次空难,动机是骗保!
然而这样的说法却遭到了张丕林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声称张丕林根本就没有骗保的必要。
那么张丕林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神秘的张丕林事故发生后,张丕林的家人们就一直在等待着认领他的遗体并料理后事,却一直被安排在宾馆里等待有关部门的最后答复。
眼看着同行的其他遇难者家属都认领到了家人的遗体,只有他们还在等待,张丕林的母亲十分着急,弟弟张丕明也一直愁眉不展,妻子李云整日以泪洗面。
通过他们的讲述,张丕林生前的形象一点点被还原出来。
张丕林自小就是个让家人省心的学霸,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还考取了南京大学的物理系研究生。
在校期间他认识了哲学系的李云,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一直维持了下来。
研究生毕业后,张丕林被分到了大连市公安局户籍处做计算机工作,后来因没有分到住房就干脆离职,在大连市内的一家电脑公司工作。
1993年,张丕林与李云修成正果,两年后养育了一个儿子。
儿子的出生让张丕林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让妻儿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在一家外贸公司找到了一个高薪职位,既做外贸又做行政管理,还分到了一套房子。
在外贸公司中积攒了不少经验后,张丕林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自己当老板!
此时妻子李云几经辗转已经是一家证券公司的管理层,家里的经济条件很不错,她也支持丈夫自己单干,哪怕失败了还有她顶着。
辞去工作后,张丕林投资30万开了一家装饰公司,主打家庭装修,员工有10多人,公司效益虽然没多好,但也还算过得去。
因此对于调查人员提出的“因为公司负债无力偿还,才鱼死网破”的说法,张丕林的家人表示了反对,家里不愁吃穿,也没听张丕林说过有什么负债,没必要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骗保。
对于张丕林购买7份航意险的原因,他的妻子李云也作出了解释:一家人对保险都比较了解,将其作为家庭正常开支的一部分,各种商业险种都保了一遍。
张丕林在买车的时候就把保单上的所有险种都买了一遍,而且在2002年4月前后,他在开车时出过3次车祸,受到了不少惊吓,所以才会有些神经质地购买了整整7份航意险。
调查人员对于张丕林家人的说法有些怀疑,却苦于没有直接证据。
直到一份新的证据出现,才彻底还原了整件空难事件的真相。
铁证如山严格来说,在张丕林身上发现的汽油以及汽油燃烧后的成分并不能认定为是他自己带的,也有可能是凶手在泼洒汽油的时候离他比较近,不小心被泼到的。
所以找到汽油到底是谁带的至关重要。
这时办案人员想到了非常关键的一点:每个乘客携带的物品都是要通过安检的,而安检是有录像备份的!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今的机场安检十分严格,规定“旅客要将随身携带的液态物品(包括液体、凝胶、气溶胶)盛放在容积不超过100毫升的容器内携带”,并且“液态物品应在安检点单独接受安全检查,不得与其他物品混合”。
但在当时还没有这样的规定,这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官方担心有人会利用这个漏洞进行效仿,制造恐怖事件,因此案件中的许多细节在当时没有进行公布。
回归正题。通过录像比对,找出了一些带有瓶子的箱包,可惜的是,安检X光拍摄的录像无法确认瓶中的液体成分,所有瓶子里的液体看起来都差不多,根本无法确认哪一个箱包里装了汽油。
为了找出汽油,大连中山分局的办案人员做了一个实验:把汽油装进瓶子通过安检,根据拍摄下来的画面去和之前的录像作比对。
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终于在一个箱子中找到了用瓶子装着的汽油!
录像中还显示,箱子里装着一串钥匙,只要能找到这串钥匙,就能确认凶手了!
经过打捞人员的仔细搜寻,终于从无数个烧得焦黑的箱子中找到这串“幸存”下来的钥匙!
办案人员带着钥匙来到了头号嫌疑人——张丕林的家中,不出所料,这串钥匙打开了张丕林的家门。
面对着这些铁证,张家人都沉默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父母眼中的优秀儿子,朋友口中的精英人士,居然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
而张丕林的妻子李云在悲伤之余,也承认在事发前张丕林曾经有过一些异常的行为。
5月3日,张丕林带着一家人去大连滨海路玩了一天,还拍了大合照,是一次时隔许久的出游。
5月7日这一天,张丕林早上上班前并没有告知妻子要前往北京,中午临时买的机票去了北京,停留了几个小时后又买了机票返回。
这天晚上,李云收到了一条张丕林发来的短信,只有一串航班号,李云本以为是第二天的航班,没有回电话就睡了。
直到第二天上班时看到新闻才知道丈夫乘坐的飞机已经在大海中坠毁了。
后来据办案人员调查得知,其实张丕林的装修公司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反而欠了一屁股的债,还借了高利贷,而这些是他的家人所不知道的。
调查到这,整个事件已经非常明晰了,张丕林因欠债而陷入绝境,最终决定把汽油带上飞机制造一起空难,想利用飞机失事来掩盖他的作案,从而骗取保险赔偿给家人,偿还债款。
空难结束后,悲伤无处宣泄张丕林购买的7份航意险,每一份保险赔偿金额为20万,一共140万,这在当年可是一笔巨款!
但他的如意算盘因为他的罪恶行为化为了泡影。
2002年12月7日,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向张丕林的家属发出了《拒赔通知书》,表示经调查表明,“5.7”空难是由张丕林纵火造成的,因此不予赔偿。
12月8日,张丕林的几个亲属领出了张丕林的遗体,在大连殡仪馆火化。
而其他111名死难者家属,余生都将沉浸在悲痛之中。
遇难者中有的是外国留学生,有的是商业精英,还有的是医学专家……
宋光华是著名的内分泌专家、大连医科大学附二院教授,她的离世让家人沉浸在痛苦中,而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永远失去了一名优秀而可敬的医学教授。
大多数家属在事故发生之后除了悲伤,还一直强调要一个真相,当真相水落石出后,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起因居然是有人蓄意纵火。
而凶手也葬身在了此次事件中,这让家属们的怒火与怨恨无处宣泄,只能将苦水往肚子里咽。
值得一提的是,客机坠毁的地点处于甘井子区和大连港之间的海湾地带,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往南一些就是大连繁华的市中心,往北一些就是大连石油化工厂,客机无论坠毁在哪一个地方,都将造成更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驾驶员们在那样的绝境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毅然决然地选择捍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与之相比,张丕林为了一己私利,蓄意纵火,拉着全飞机的人葬身大海,如此地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不知道他有何脸面去见那111名亡灵。
大连空难这一惨剧留给人们的是太多值得的教训。
“五七”空难发生后的第二年,民航总局于2003年2月5日下发了加强对旅客携带液体物品乘机的具体规定,从根本上杜绝危险品进入飞机客舱。
如今,在飞机的安检处总能见到安检人员严格检查着每一瓶液体,或许有人会对此抱怨是大题小做,但希望大家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多一些耐心,配合安检。
真心希望这样的惨剧不会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