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城市划分标准以及定义、数量,世界城市的划分规则
中国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划分标准如下:
1.一线城市指直辖市和副省级市;二线城市是省会城市和指省经济特区。
2.一线城市指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深圳。二线城市包括副省,省会和沿海城市。三线城市指相对发达的小城市。
3.一线城市是指1992年国家规定的五个特区、六个城市;二线城市指省会城市, 直辖市单列市;三线城市是指经济总量较大的中和小城市的战略重要城市,如济宁。
4.一线城市是指1992年允许合资的五个特区和六个大城市城市;二线城市是指1999年扩大合资试点的省会城市直辖市和计划中的单列市;三线城市是指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大城市。
了解过其划分标准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其定义:
一线城市是在国家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可达性等方面。一线城市在生产、服务、金融、创新、流通、综合商业指数等全国性社会活动中发挥主导和辐射作用。内地一线城市一般指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二线城市多为东部地区的会城市, 副省级市、经济强市或经济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相对较强的商业活动,对大公司、大品牌、优秀人才有吸引力,也是或即将成为未来几年大公司布局的重点。
三线城市是具有战略意义、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的中大城市,根据城市规模、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大多数城市规模都很大。中市区的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城市基础设施、商业配套设施和交通设施相对完善。居民有一定的消费能力,生活水平普遍比较富裕。这个城市有一定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对一些行业的大企业有吸引力,但城市综合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一般来说,东部地区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中,是省会,西部地区是省会会城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也是比较健全的。
按市区常住人口划分(记住是市区常住人口,不是区域人口)。按人口分为超级大城市(1000万以上)、特别大城市(500-1000万)、大城市(100-500万)、中等城市(500-100万)、小城市(50万以下)、大城市 中也将开展一类大城市、二类大城市等。
目前国内经常提到的所谓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概念,起源于房地产市场,演变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划分。专家表示,常规分类指标包括: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发展和规模(建设水平、人口、面积等)。),辐射驱动力和影响力,对人才的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可达性等诸多方面。
1.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2.新一线城市:成都, 重庆, 杭州, 武汉, 西安, 天津, 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3.全国地级以上城市337个(2020年5月):
一线城市:4个;
新一线城市:15个;
二线城市:30个;
三线城市:70个;
四线城市:90个;
五线城市:128。
中国城市的划分是按照上述标准划分,而在世界上的划分不是如下,划分标准如下:
1.世界城市:可以在全世界(或全球)分配资源的城市,也称“全球城市”。一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GDP超过世界3%的城市都可以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目前,纽约,东京和伦敦已经成为世界城市。
2.国际化城市:可以在多个国际城市和地区配置资源的城市,也称“洲际城市”。一般市区人口超过500万,腹地GDP超过3000亿美元的城市,都可以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目前,芝加哥,大阪,柏林和首尔已经成为国际化城市。
3.国际性城市:可以在一些国际城市和地区配置资源的城市。一般来说,城市地区人口超过500万、腹地小的城市,以及人口超过2000万的新兴省份会城市,都有望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
4.区域性城市:一个可以在周边城市和地区分配资源的城市。通常,城市地区人口超过300万、腹地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望发展成为区域性的中城市。
5.地方中心城市:主要在自己的城市和地区分配资源的城市。通常,一个市区人口少于300万、腹地人口少于1000万的城市,只能发展成为当地的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