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要银行给小微企业多放贷,少赚钱,银行怎么办?

小微企业至少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2013年中国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比重达到了94.15%,承担了70%以上的就业人口,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65%的专利发明和80%以上的新产品研发,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央行和银保监会近两年密集出台了各种指导、通知,主要内容归结起来就是两件事:多放贷,少赚钱。但我国各商业银行都已完成股份制改造,都是要为股东赚钱的企业,一味地要求企业冒较大的风险而不赚什么钱,本来就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小微企业贷款在银行业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小微型企业法人用于生产经营的贷款,在银行内部属于对公贷款部分,另一类是个人经营性贷款,包括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在银行内部一般归属零售贷款。

小微企业与其他大中型机构来说,除了经营素质差以外,最主要的是抵质押物少,抗风险能力差。原来做小微信用贷款(无抵质押)的几家银行,如民生,平安等在经济下行期都吃了不少亏,很多客户经理转做催收经理了,所以现在银行做的小微贷款都主要是抵质押贷款,而很多在个体工商户主要分布在餐饮等服务行业,没什么抵质押品,所以银行很难提供服务。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在经济下行期就更是一个连锁反应的大概率事件,一单生意出问题就是影响一片。

其实最影响银行放贷意愿的主要还是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本来就存在基础信息不完善的问题,再加上企业经营情况变化太快,造成银行在客户识别、贷前审核、贷中监控都存在很大困难。客户经理费了半天劲,拿到的信息可能还不准,风险就很大,但额度也不大赚不了啥钱。虽然很多人认为目前互联网金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小微企业都有互联网交易和账单的,并且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共享在法律上也是有很大阻碍的。

虽然国家层面做了不少工作,如定向降准,增加再贴现再贷款,各种小吃类货币政策工具,如各种酸辣粉(SLF,SLO,MLS,PLS),其实就是银行把各种资产抵押给央行,换成各种期限的钱来继续放贷。这只解决了银行的一小部分问题。还有部门为减轻银行业务人员授信小微问责的困扰,还提出“尽职免责”机制。但是目前银行都在做抵质押贷款,风险可控,而真正需要尽职免责的主要在信用贷款,这类银行已经较少放了,而且在银行实际执行起来没什么标准,不好落地。

所以,国家应该在更高的层面帮助银行和小微企业去除信息不对称,比如工商部门、公检法部门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准确的信息采集和及时更新并及时同步至各银行用于风险控制。同时强化国家信用平台,让不诚信的个人/企业付出高昂代价。同时,管理部门联合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指导,消除小微企业对银行服务不了解的另一种信息不对称。